2025年4月19日至20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举办的中国之治·全国大学生治理案例分析大赛暨在华留学生“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顺利举行并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共有全国130余所高校的380余支队伍参赛。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社会学本科生郑小乔(留学生,老挝)牵头的“跨国水韵先锋队”提交的案例作品《集体行动困境的破解之方:清水渎村水环境“多元共治”创新实践及其对老挝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启示》(指导老师:公管院张虎彪副教授、金坛区清水渎村第一书记耿欣、公管院陈涛教授;团队成员:郑小乔、杨雨菲、于婧芳、王愫金、纳提)斩获特等奖。复旦大学国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给团队颁奖。
“中国之治”全国治理案例分析大赛以学术思想为媒、以实践调研为基,以治理方案为要,为中外大学生搭建了读懂和促进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项目展示平台,鼓励在实践的沃土中培育人才、发展能力,激励大学生深入剖析实际案例,提出创新性治理思路。我校跨国水韵先锋队选择以常州金坛校区附近的金坛区清水渎村的水环境“多元共治”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治理、多中心治理理论,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深入调研,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特别阐述了“多元共治”模式对老挝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启示。老挝作为内陆国家,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污染问题严重,农村地区在水环境治理上面临资金不足、管理效率低下、基层实施困难等挑战。而清水渎村 的经验为老挝提供了新思路:在治理主体上,强调政府、市场和居民多元参与,整合各方力量,提升治理能力;在治理方式上,通过党建引领,动员村民参与并实现创收,提高治理热情;在技术应用上,借鉴“三水合一”的生态改造方法,实现污水净化和资源循环利用。
在闭幕式上,团队负责人郑小乔同学被邀请作为获奖团队代表分享参赛经验和发表获奖感言。作为澜湄流域的青年代表和河海学子,她在未来将继续做好中老两国沟通桥梁,以更多“中国之治”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她说:“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在乡村治理尤其是环境治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希望将中国的宝贵经验带回祖国,助力老挝农村水环境改善,为老挝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我校师生在本次大赛上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专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更充分展现了河海社会学专业在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显著成效。(于婧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