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我院人口研究所承办的2022年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人口与区域发展” 分论坛(腾讯会议号:770-273-600)成功举行,分论坛聚焦人口与区域发展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者近90人参加了会议。
分论坛由我院秦贤宏副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十一位师生进行了交流发言,选题涉及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区域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养老服务、长江经济带人口分布以及规划、区域人才发展等方面。
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方面。臧雷振教授采集2015—2018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市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索及评估人口流动对贫困县脱贫摘帽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发现相比流出地,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具有更强的减贫效果,且相邻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的示范效应会促进本市贫困县的脱贫摘帽;秦晴硕士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运用卢曼一般系统理论对D区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D区农村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人口子系统滞后于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基本结论。
区域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养老服务方面。韦晓丹博士生指出高度老化的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将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常态,中国劳动力老化将从劳动要素、经济结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陈歆悦博士生通过对比分析,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红利转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明显较旧金山湾区更为年轻,其次是旧金山湾区有着更大的人力资本存量,而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更高的人力资本增量,最后是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对经济增长的依赖都从人口年龄结构红利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李瑞雪硕士生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数据包络法(DEA)对南京市2020年各区机构养老资源的人口和地理分布进行公平性、效率性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
长江经济带人口分布以及规划方面。秦贤宏副教授从空间角度对长江经济带未来人口发展做了战略规划分析,认为长江经济带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胡焕庸亚线”的存在,通过引导人口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构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文贝童硕士生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采用不均衡指数、重心转移轨迹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了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集散态势,分析了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
浙江省人口与区域发展方面。张兴文研究员以2020年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2021-2035年为预测期,通过人口队列要素模型和趋势外推方法组合,对浙江省未来人口总量、结构以及分地市、分县尺度的人口分布进行预测,形成贯通省-市-县多层区域人口整体性趋势预测的方法路径;邵占鹏副教授通过分析浙江省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促进因素:民营经济发达、政府二次分配、乡村民众创业热情高涨等,对比分析浙江和江苏的异同,发现江苏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重点营造良好的营商和创业环境,减少第一产业从业人口,让更多的留在乡村的人进行创新创业,从事民营经济活动;高雅硕士生对浙江省人口流动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流动人口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对当地的资源、环境提出了挑战。
区域人才发展方面。白如山老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集聚格局,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地方品质对领军人才集聚的作用力,发现安徽省领军人才主要以先进制造领域、电子信息领域、生物医疗领域和新材料领域为主,在空间上呈现“一带双核多点”的集聚特征等主要结论,为地方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人口研究所黄健元教授对十一位师生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本分论坛的研究选题具有前瞻性,方法规范,结论合理;论文构思新颖、部分观点具有创新性;并且对存在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提出了参考建议。
会后有多位嘉宾专门致谢会议组织者,称本次会议使其收获非常大,拓宽了研究视野,了解到了更多的研究方法,为日后开展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