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建于2002年,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河海大学社科系语文教研室。由新闻传播学系主持的新闻与传播学学科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迄今已有20余年历史。1996年,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方向,并于当年起每年招生,2006年获得传播学硕士授予权,2007年我校传播学专业招生后,该方向停止招生,在学的部分研究生转入传播学继续学习。2011年,我校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于2012年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分别招生。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获批,2020年正式招生。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兼职教师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4人,目前高级职称占比50%,其中正高7名,副高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68%,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专职教师7人。

本学科注重开拓新闻传播研究的新领域,注重应用性研究,形成了传播学(传播社会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广播电视学与数字媒体(影视传播、数字影像传播)、新闻传播实务(水环境传播、水科技传播、水文化传播)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水文化与水科技传播和水利舆情监测方面形成特色。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3项。科研经费总量达1168万元,年人均科研经费9.34万元。

近五年出版专著7部,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124篇,师均4.96篇,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生100%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训练效果突出。学科科研成果在水利舆情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省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学科着力培养培养网络化背景下符合新闻传播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结合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一流学科特色,培养水利、环境领域新闻传播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实施了符合学科及教育规律的课程教学及建设计划。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金水节专家系列报告会等学术活动。积极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科研训练落实到位,质量高,效果好。五年来2名教师获“优秀主讲教师”称号,4名教师讲课竞赛获奖,其中2人获一等奖,90%教师网上评教≥90分,且30%教师网上评教列前15%。同时,师生学术行为规范,学位质量高,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达到100%,毕业研究生年度一次就业率达到100%。在保证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质量也较高,毕业生大多任职媒体机构和党政机关、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的宣传部门。

本学科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多形式、深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多渠道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术精英来校交流,同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学习。学科有1人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7人次有境外留学进修经历,多人次受邀赴美国、英国、韩国等地参加学术交流。师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00余人次,并举办高水平系列讲座,先后主办了“新媒体与后真相病症”学术研讨会、“第一届传播社会学论坛”、“第二届媒介社会学暑期研修班”等高水平会议,邀请了海外著名传播学者潘忠党教授、李金铨教授、臧国仁教授、蔡琰教授和多位国内著名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幅提升了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科具有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研究条件,现有多媒体图文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实体演播室、虚拟演播室、影视摄录实验室、普通话测试站,实验室面积约1500

系主任:陈家洋副教授